close
「你的意思難道是要我放棄努力了這麼久的一切嗎?」

「當然不是,我的意思是,我們必須更仔細去檢視我們人生一直追求的是什麼。」

「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?」

「認清這是不是我們的人生,一旦我們知道自己確實要過的是哪一種人生,我們就會知道哪些要留住,哪些要加以保護,以及哪些該徹底放掉。」

「這個道理我明白,重點是要如何運用在我的生活裡呢?」

「為了讓你更瞭解,我用一個簡單的故事來說明。我們都知道,布穀鳥最擅長把自己的蛋下在其他鳥的鳥巢裡,讓別的母鳥來孵育牠的幼鳥。牠的方法是先藏身在鳥巢附近,等到母鳥暫時飛離,母布穀鳥就伺機飛到這個鳥巢,迅速產下一顆蛋,然後飛走;當母鳥回來時,並沒有注意到這個多出來的蛋,以為巢中所有的蛋都是自己的,因此盡心盡力地孵育這些蛋。通常小布穀鳥都是蛋群中最快破殼而出的,所以牠會把在牠之後孵出或是較弱小的幼鳥擠出鳥巢,而母鳥並不知道自己的幼鳥被掉過包,還是繼續用心養育不屬於牠的子女。」

「這個故事很不錯,不過我不知道你要告訴我的重點是什麼。」

「我們也像母鳥一樣,一直被矇騙去滋養一個並不屬於自己的生活,在不知不覺中認養了一個『假的自己』,總是飢渴地去找各種感覺,也不管這些感受是什麼都照單全收,這個『假我』只在乎我們可以給它什麼,其他根本不管。你的內在就被這個假我蒙蔽,並且相信假我的需要就是我們自己的渴求,在被矇騙的這些年裡,我們的天性應該去尋找完整、真實的自己,卻不幸被驅使習慣性地尋找讓自己振奮的事物,而且變得很自我防衛。」

「所以你才會說我應該勇敢從自己的生活中抽離出來,離開我的生活,因為那個生活也許根本不是我的!坦白說,在我印象中有很多時候,我覺得這並不是我要過的生活,這樣說對嗎?」

「你說的沒錯,我們都會不時出現那些無法解釋的無力感,因為在那個時刻,我們忙著去承受各種挫敗,不可能去瞭解這些所代表的意義,我們只是學著去漠視這些感受,等它們自己淡去,卻不去看它背後真正的起因。我們之所以會在本書中檢視何謂生活的真實法則,目的就是要喚醒被我們遺忘的覺知,去質疑我們目前的生活,即使必須承受內心暫時的不安與紛擾,也要敞開心胸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攪擾。這些直覺的感受會喚醒你部分真實的自己,並要你不再與真實的你背道而馳,下定決心去認識自己到底是誰。

牢記以下的提示,日後你就會從真實的自己出發去做選擇。

〔1〕無論我們被役使要去贏得什麼,最後都無法獲得真正的勝利,因為被外在環境逼著去做,那是奴性,不是征服。

〔2〕對自己坦蕩蕩,就是和真我站在同一陣線上了。

〔3〕如果快樂是以個人成功的多寡來衡量,那麼任何會製造個人痛苦的事件,都不能算是成功。

〔4〕以為現在受苦才能換得未來的快樂,就好像非得把自己丟到船外,才能體會被拯救的感覺一樣。

〔5〕所有強迫性的渴望,絕不會成為真正快樂的來源,因為只要是被迫去渴求的事物,都會讓你成為那個欲望的奴隸。此種做法很少能在生活中獲得真正的滿足感。

〔6〕你一旦開始質疑自己到底有沒有必要受苦,就要同時學習去傾聽你在質疑時所出現的任何感受。

〔7〕當你願意深入看清痛苦處境時,就表示已經做好要「放下」的準備了。 毐只要願意去做,你會以一次比一次更容易走出生活中的問題,而且會更明白其實自己根本不必虛偽過日子。

〔8〕若不把「傷害你的也是來幫助你的」觀念先建立起來,你就不可能做自己的主人。

〔9〕真正肯定自己之後,你缺乏信心的感覺就會消失。



【以上內容摘自《放下,快樂就來》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tarea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