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ear all
你最害怕和哪種同事共事呢?
是太積極的.太冷漠的,還是太容易受傷的呢?
春光最近出版的《女人要享受工作,不要認命工作》中有提到與受傷的同事共事的挑戰,
有時候我們讓別人受傷,除了對方或許太敏感之外,我們表達的方式也容易引起誤會,
但我們雖然無法完全療癒同事,但卻可以改變自己應對傷害的方式,一個身心健全的人遇到受創的人時,
是必須迅速振作,甚至化阻力為助力的。
這個主題最近也在超視「非關命運」節目中大大的被討論喔!!
目前分類:心理勵志-有關工作 (67)
- Jun 15 Tue 2010 12:03
無論是哪種同事,善意的溝通都是最重要的!!
- Aug 11 Tue 2009 12:12
用堅持,把信念變鑽石-總機小姐變身千萬sales的保險心法
17年來,每天用堅持刷新自己的紀錄
華人唯一創下每週談成三張新保單750週的紀錄保持者
MDRT(百萬圓桌會)終身會員
《商業周刊》第二屆超級業務員保險業優勝
《現代保險雜誌》保險信望愛終身成就獎優勝
從觀音山上來的小女孩,總機小姐是她從事保險業前唯一的工作經驗,靠著親切的微笑、堅定的信念,讓她在28歲時就連續兩年得到公司銷售冠軍,取得全球壽險業者夢寐以求的最高殿堂──MDRT(百萬圓桌會)的會員資格,並在37歲擔任MDRT台灣分會會長,取得終身會員資格;39歲時更成為台灣第一次站在「人民大會堂」演講的唯一特邀講師。
讓陳玉婷用自身的生命歷程分享她的致勝關鍵:只要堅持,成功即會降臨,夢想即能成真。
- Aug 04 Tue 2009 17:27
打敗三分鐘熱度的方法—以十五分鐘為單位
任職於保險公司、擔任業務員的Y先生,每次出席預算會議,都深感自己缺乏管理方面的知識,因此他覺得自己應該學點簿記;任職於食品製造公司客服部的S先生,每次接到國外客戶打來的電話時,只會說「just a moment」,覺得自己至少得具備基本英文會話能力才行。
他們雖然對自我有所期許,卻「苦無時間唸書」,譬如晚上突然有事,無法照計畫行事等,回家後,坐在桌前告訴自己:「開始唸書了,加油!」卻因為工作疲勞,睡魔襲身,或是受不了電視節目的誘惑等種種因素干擾;雖然常聽人說,早上學習注意力比較集中,卻因為實在起不來,始終無法付諸實行。
當然能夠下定決心早起,集中一個小時努力用功是最理想的方式,然而能夠持之以恆的人並不多。
那麼,採取「聚沙成塔」的作戰方式呢?若是以十五分鐘為單位,就算通勤中也能充分利用,不妨將一天的學習時間訂為十五分鐘。
因為只有短短的十五分鐘,也許會有花費多久才能有所成果的疑慮,若每天早上持之以恆的話,一定有所「成效」。
每次十五分鐘,連續四天就有一個小時;持續半年的話,就有四十五個小時。雖然每天早起學習一個小時的方式也很好,但為了避免三分鐘熱度,還不如每天唸一點,更能確保學習成效。
- Jul 15 Wed 2009 17:07
週三上午前完成工作,可提升一週工作效率
一般人訂立一週工作排程時,通常會將調節日設定為週五。但設定在週五的缺點是,要是再怎麼努力也無法趕上一週下來落後的進度,週末勢必就得加班了。
若將調節日設為週三,便能避免這般情事發生。當然不太可能將週三一整天設為調節日,但挪出早上三小時應該不成問題才是。
當週一和週二預定完成的工作沒有完成時,不妨將完成期限設為週三早上。
一週的前半段因為剛放過假的關係,身心得到舒解,雖然一心期望工作進展順利,但要是屬於團隊工作的話,週一難免會排了滿檔會議,工作進度根本無法按照預定的進行。因此將調節日設為一週的最後一天,一旦週一便無法掌控進度的話,所有工作勢必都會延誤。
將週三早上設為調整工作進度的時段,便能解決此問題。若能於一週正中間調整工作步調的話,後半段的工作進度便能順利。
再者,週三和週四這兩天,精神方面容易鬆懈、倦怠,將週三設為調節日,有所緩衝,還能提升幹勁。
- Jul 14 Tue 2009 17:05
早上一小時可抵晚上三小時
從開始工作到午休這段時間,你是如何處理手邊的工作呢?早上是一天的前半段,有些人會將上午時段當作暖身運動般一點一點地處理工作;有些人則是考慮下午還有滿檔的會要開,因此一早便將手邊工作處理完畢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分配方式。
有句俗語說:「早上一小時可抵晚上三小時。」早上因為剛睡醒,身心都處於放鬆狀態,也是賀爾蒙等生理反應最活躍的時段。相反地,晚上則會不自覺地累積疲勞,導致注意力無法集中。
早晨之所以比晚上更能集中注意力的理由,就在於對「時間」的意識程度不一樣。早上比較容易意識到「時間」問題,晚上則比較鬆懈。
幾點幾分起床、搭幾點幾分的快車、幾點幾分要在哪裡換車才不會遲到……晨間生活可說分秒必爭。此外,上午時段還有幾小時後就要午休的限制,「要是沒在中午之前做完,就來不及吃午餐了」,像這樣被時間追趕著。
下午時段則是從午休到最後一班電車,超過十小時以上沒有區隔,往往一回神才發現只能搭末班電車回家。這般意識程度上的差別,深深左右了工作效率。
- Jul 07 Tue 2009 16:40
「工作效率高的人」晨間時光和別人不一樣!
仔細觀察周遭那些被誇讚「工作效率高」的前輩或同事的工作情況,他們早上一定會比別人早一點上班,當大家陸續進辦公室時,他們早就開始工作了。工作效率比別人高一倍,從不曾加班到深夜,還能利用週末假日從事自己喜歡的休閒活動、充實專業能力,確保屬於自己的私人時間。
但大部分的人常因為前一天加班疲累的緣故,早上完全提不起勁;中午過後精神總算好了點,手邊工作卻來不及在下班前處理完畢,結果又陷入加班的惡性循環,甚至影響到週末假期。
能夠公私兼顧的人,和老是喊著「好忙、忙死了」被時間追趕的人,究竟有何差別呢?
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訣竅,只是比一般人稍微懂得工作要點而已。
「工作效率高之人」的共通點,就是非常重視如何「活用晨間時光」的方法。只要能夠靈活運用一整天,自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,這麼一來便能提升工作效率,逐一完成手邊工作。
- Jun 02 Tue 2009 09:44
快來檢測你有沒有加班病喔!
◎診斷「加班病」
如果你加班的理由是因為有加班費可以拿,這很簡單,要你不再加班其實一點都不難。只要哪天公司決定不再支付加班費,你肯定會立刻停止加班。
可是,大多數無法放棄加班的人之所以加班,都不是因為加班費,而是另有藉口。這表示他們已經得了一種叫做「加班」的毛病。得了這種毛病的人可就麻煩了。你也是這種毛病的患者嗎?以下是「加班病」的診斷表,勞駕你一項一項檢查,看看你是不是真的罹患了這種重症。
‧下班前發現工作做不完,就會想加班,希望當天就把事情做完。
‧老是覺得上班時間不夠用。
‧永遠沒有自信在下班前把工作做完。
‧工作能力極佳,加班時也非常努力。
- Apr 15 Wed 2009 17:58
防止工作出錯53招,讓你從此和「失誤」說再見!
日本亞馬遜網路書店最高5顆星推薦:「這是一本前所未見、非常新鮮的實用書,剛出社會的新鮮人要看,辦公桌文件總是一團亂的人更要看!」
傳送傳真、影印資料、整理文件、寄送郵件……等,你曾想過要如何讓這些經常碰到的工作更有效率地執行嗎?你熟知影印機的所有功能嗎?你知道傳真機也可以影印?你知道黃色螢光筆影印時不會印出色塊?你知道OUTLOOK的簽名檔除了設定聯絡資料,還能做什麼用途嗎?
日本辦公事務專家──小田切展子以其10多年派遣工作經驗及獨特「風險防禦」觀點,慎重提醒你:不熟悉或忽略辦公室的「瑣事」,小錯誤累積起來,是會出現大問題的!
- Mar 24 Tue 2009 09:19
善於傾聽可以增加好人緣
溝通與傾聽是現代人常會遇到的障礙,尤其是科技越發達說話的機會就越少,人際關係互動越少自然會產生更多的宅男宅女。《零誤解說話法》的作者平木典子建議大家,要讓自己的人緣變好,首先,先從學習當個「好聽眾」開始。
以下是他諮商過的案例:
某天,一位學生來找我諮商,說他的人際關係出了問題。還說,他和人交談總是話不投機,現在連一個朋友也沒有。他想交朋友,卻不知該如何是好。
他又說,他「永遠不知道該跟別人說些什麼」。於是我建議他,先從學習當個「好聽眾」開始,並且請他主動跟隔壁寢室的同學聊天。
可是,不久問題又來了。隔壁寢室的同學很會說話,把他在社團裡發生的事情敘述得活靈活現、生動有趣。但是,剛開始聽還覺得挺有意思的,可聽久了心裡卻開始排斥。「我根本對他的事一點興趣也沒有。」
這位同學的個案讓我們看到兩件事。
第一,他過度在意自己的不善於表達,反而造成他欠缺「傾聽」的經驗。其實,如果持續對對方抱持興趣,交往久了,自然會對對方有更多的瞭解,瞭解之後應該就會有話想說,想讓對方瞭解。但是,這位不懂得聆聽的同學,卻只因為對對方的話題失去興趣,就決定放棄繼續關心對方。
第二,如果隔壁寢室的那位同學偶爾也能聽聽這位同學的聲音,相信這位同學在人際關係方面一定會有所長進。
- Mar 23 Mon 2009 14:02
夢見被人追趕表示焦慮
作夢代表著人的潛意識
最近朋友跟我說 ,她最近總是夢到有怪物追她
問我這代表什麼意思?
我趕緊翻了一下《夢境會說話---1001個夢境解析,史上最完整解夢書》
書中提到
「有人追趕」--作夢者在極度焦慮的情況下,夣到自己被追趕,表示妄想症或受迫害的感受正將他推向崩潰的邊緣.這個夢代表在作夢者的個性中,有些自己無法接受的部分被壓抑,如今,這些部份正極需去面對.
「怪獸」--夢中的怪獸會以醜陋的方式呈現出潛藏於內在的衝動,而這些衝動會讓你感到十分噁心.你之所以會以怪獸而非人類形體來表達這些衝動,可能是因為你本該為這些衝動負起責任,但你卻在逃避.
所以,這表示她正處於焦慮中,而這些焦慮是由於某些應該負責的事所引起的,詢問之下才發現,原來她一直很害怕面對群眾上台報告,每次輪到她的時候都藉故有事逃掉,眼看著下個月就又要輪到她了,因為害怕才會開始做惡夢.經我這麼一說,她才恍然大悟,果然,等她順利報告完後,就再也沒有夢過怪物來追她了.
- Mar 11 Wed 2009 15:16
想成為領導者,得先學會「如何服從」?
不管是哪一間公司,或多或少都很缺乏那種具有強烈領導力,能夠帶領部屬的人才。因此近來越來越多大型企業會從新進員工中選拔優秀人才,讓他們接受領導人才方面的特訓。
但這般施以菁英教育,培養真正的領導菁英的方式,老實說頗令人存疑。如果這種方法有效的話,照理說應該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接棒者,但事實上卻遲遲沒看到能夠凌駕第一代的經營者。
就算很早便吸收身為領導者應具備的知識與情報,但不見得學習到所謂的服從力。
或許很少聽到這個字眼,所謂「服從力」就是邊服從領導者指示,邊學習如何領導的能力。
- Mar 09 Mon 2009 15:14
爬上領導人的必要法則
聽到我的上述理論時,「我不是社長,不可能成為這樣的領導者」有人提出這樣的反駁。
的確,居上位者的角色非常重要,但衡量自己的能力範圍,酌情處理也是很重要的。
公司是由許多三角形組織集合而成的,只要先改變自己所屬的三角形就行了。只要一個部門變好,有所成效,連帶地隔壁部門也會效尤。周遭都感染到好的風氣,促使自己更往上爬時,便能帶領更大、更好的三角形。
我所推行的晨間會議也是,起源於一個部門的業務會議。待我做出實績,登上社長之位時,便將此制度擴展至公司上下。
- Mar 04 Wed 2009 15:03
為何兩分鐘便能做出會議結論呢?
每次在演講會上提到:「晨間會議上通常花個兩分鐘便能解決一項議題」這句話時,「在我們公司根本不可能」大部分都是這般回應。我在擔任社長時,每次晨間會議都有好幾百名前來觀摩的訪客,不過他們幾乎都是異口同聲地表示:「這在我們公司絕對不可能」,失望地離去。
要求長久以來都得花好幾個小時才能解決一項議題的人或組織,馬上要在兩分鐘之內做出結論,無疑是強人所難。因此一定要徹底改變會議形式,改變與會者的心態,才能達到兩分鐘之內終結議題的效率。
我不是天才,無法以「直覺」判斷重要的經營策略。為了能在兩分鐘之內做出決定,而且是對公司最有利的決策,當然有一定的祕訣。
首先決定每項議題由誰負責,要求他們備妥「附有審查意見的原案」,不過可不是那種用power point做得美美的資料。有時間做美美的資料,不如專心做好份內工作,反正只是公司內部的會議,不需要大費周章地準備資料。
所謂「附有審查意見的原案」,是針對現況如何,有什麼問題,應如何處理,要花多少時間與費用等,要求每項議題的負責人都要事先整理好解決對策。
- Mar 02 Mon 2009 14:55
重視會議的真正理由
「重視團體意見」是日本人的民族性,開會遂成為日本社會的一大特徵。但近來會議卻成了「浪費時間的象徵」,不論哪間公司都視開會為畏途。
為了縮短會議時間,甚至搬走椅子,讓與會者全程站著,因為要是不這麼做的話,全體員工對於開會一事勢必避之唯恐不及。
此風不可長。古往今來,一個公司要能夠健全地永續經營,會議絕對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,這是我的看法。
如果會議發揮不了什麼作用,肯定是組織內部出了什麼問題,不應該片面論斷開會是沒有必要的事。
我在擔任社長期間,每天早上八點半都要召開晨間會議。利用從早上八點半開始一個小時的晨間會議,解決四十項左右的議題,平均一個議題只花兩分鐘左右。這般超高效率的開會方式吸引了大批媒體採訪,也有很多人登門請益。
- Feb 23 Mon 2009 14:49
「完成期限」決定一切
還有一個重要的觀念,就是「完成期限」。
我認為在日本很少有人真的瞭解所謂「完成期限」的重要性,尤其看到一般白領階級的工作方式,不得不讓人懷疑這個國家的人根本從來沒思考過「工作期限」這個觀念。
請牢記,不僅在於解決問題,面對所有事情都要有所謂的完成期限,而且完成期限和隨時都可以延長的「截止日」是完全不一樣的。
經過這般說明後,應該更能想像要是一件工作沒有完成期限的話,會是怎麼樣的情形吧。
譬如,「隨時交都可以,麻煩你了」當你從別人手上接過這份工作時,應該有所警覺才是。明白這份工作肯定不是那麼簡單就能完成的,也曉得自己得加把勁才行,問題是,人都會怠惰,「有時間再做」、「準備妥當再動手吧」拼命給自己找理由,結果一拖再拖,相信很多人都有此經驗才是。
- Feb 18 Wed 2009 14:43
除非你是天才,建議不妨將問題細分化
在日立製作所宣布退出電腦市場的新聞記事上,使用了「選擇與集中」這字眼。這是以經營策略大師麥可.波特(Michael.E.Porter)所倡導的概念為本,「與其四處擴展,不如將經營資源集中於最得意的領域,才能確實得到勝利」打出的戰略。
此外,「面對強大的對手,要想辦法分化對方,然後集中火力攻打某個部分才有勝算」孫子兵法也有這般「各個擊破」的道理。
古今中外都有將事物切割成好幾個部分才能得利的說法。這般「切割式」的思考模式能夠有效地解決問題。
有些人一遇到重大問題便不知所措,裹足不前。尤其是面對從未碰過的情形,大部分的人都不曉得該如何處理,不是亂搞一通,導致事態惡化,就是什麼也不做,任憑問題越來越嚴重。
也許一般人面對突如其來的問題,或多或少會像「愛因斯坦發現相對論」時般,相信「這問題一定有一口氣便能解決的辦法」。
假設真是如此,也只有天才才辦得到,不是嗎?問題是,一般人想發現能與相對論匹敵的完美數式,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。我一想到此,便覺得心情沉重。
- Feb 16 Mon 2009 14:42
只要看清問題本質,便能解決八成
就算我要求自己盡量以平常心看待問題,但若是知道下屬企圖隱匿情報,說謊的話,絕對無法隱忍,肯定大發雷霆。
讓所有情報透明化,資源共享,便能以論理做出最正確的判斷。雖說如此,但要是情報有誤,就會誤判,不是嗎?因此隱匿情報和說謊,是讓公司蒙受損失,最惡劣的行為,絕對不容許這樣的行為發生,當然會嚴斥行為不正者。
相反地,若是公司所有情報一律公開,誰都能獲取的話,便能避免誤判情事發生,也才能徹底正確地解決問題。
應該早就解決好的問題,過了一些時候又變成另一種問題,這是組織中常見的情形。這是因為雖然想解決,卻刻意回避一些棘手的部分,結果根本沒有針對問題本質對症下藥,徹底解決。
也就是說,因為無法看清問題全貌,就算想解決,也很難根本性地解決。
- Feb 11 Wed 2009 14:39
「緊急對策」「避免重蹈覆轍」「橫向擴展」是基本要點
剛坐上社長位子的我,很容易為了點事情便發怒,尤其是哪個部門發生什麼匪夷所思的問題時。譬如會議上聽取報告時,常常會氣得怒吼:「你們全是豬頭啊!」。
然而從某一刻開始,我領悟到:「生再多氣也沒有用」的道理,不再為了失敗而發怒。
當部屬向我坦誠失敗一事時,其實他已經徹底反省了。所以再怎麼發火也無事於補,況且與其生氣,倒不如趕快想想有什麼「緊急對策」。
譬如工廠突然失火,「怎麼這麼不小心呢?!」一味地責備肇事者並不能解決問題。首先得趕快拿滅火器滅火,灑水、打119、疏散人員避難……,清楚知道該做些什麼,迅速指派人員分工合作,這就是「緊急對策」。
接下來是「避免重蹈覆轍」以及「橫向擴展」這兩點,也就是查明為何會起火的原因。發現原來是電線走火所引起的,為了防止這種意外再次發生,重新檢查工廠內的所有配線,全面汰舊換新,訂立一年必須檢查一次的規定,這就是「避免重蹈覆轍」,然後將此指示下達給其他工廠,這是所謂的「橫向擴展」。
- Feb 09 Mon 2009 14:33
訂立完成期限,提升工作效率與密度
對於視加班為家常便飯的員工而言,「不管花多少時間都得完成工作,才是負責任的表現」如此堅信著,因此打從一開始就不可能抱著「要在上班時間內完成工作」的態度。
指派工作的上司也多是要求員工「盡可能早點完成工作」,不然就是「做好趕快拿給我」,嚴格要求時限。
因此,最佳辦法就是每件工作都訂立完成期限,然後在會議上公布,而且規定要在上班時間內完成,不得加班。
譬如,一般人面對上司提出「盡量早點整理好企劃書」這般要求時,都會連著加班三天趕工完成。建議主管不妨改變一下態度,這麼要求:「希望明天的會議上,能夠看到你提出一份獲得大家認同的企劃書,不過不能加班趕工。」
也許會覺得我這說法既大膽又矛盾。
- Feb 04 Wed 2009 14:28
加班只會降低工作效率
「加班對公司而言是必要的,況且員工也能理解」
許多經營者都以此為藉口,但很明顯地,這說法並不對。為什麼呢?因為加班對公司而言雖然有正面益處,但對經營方面也會帶來負面影響,以下為各位詳述理由。
首先,加班會隱蔽公司和員工所面臨的各種問題。
譬如,若沒在上班時間完成工作的話,也許是工作量超過負荷,工作方式不得要領,或是員工缺乏工作熱情等,一定有所原因才是。找出原因,徹底解決,才能迅速提升生產力。
「若無法在上班時間內做完,加班就行了」要是抱持這般想法,便無從得知工作為何做不完的理由,無法徹底解決,只會讓同樣的問題一再發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