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(取材自 《你的價值,自己創造--獲獎最多的保險女王教你業務以外的事》李佳蓉◎著)

很多人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挫敗失志,我認為最大的原因是在於:對成功下了錯誤的標準。當標準訂錯了,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,變成一個達不到的目標,不但做起事來得不到成就感,再高昂的鬥志與熱情也會變得耗弱,開始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。意志一旦消沉,表現就會越來越差,形成向下沉淪的惡性循環。

所以,要擁有價值的第一步,就是「訂對自己的標準」。



挫折中磨出的體認

我之所以會有「訂對自己標準」的領悟,要感謝這些年來業務工作帶給我的磨練。

三十五歲那年,我從貿易業轉入保險這個完全陌生的領域。剛開始時,每天懷著滿腔熱血去打拚,但是,不管自己準備得多充分、講得多吸引人,客戶都不接受。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挫折,讓我每當想起身準備去拜訪客戶前,就會在腦海中浮現被拒絕的畫面,即開始感到步履沉重、未戰而敗。

終於,我開始逃避。

我曾經在敦化南路來來回回走了一整天,連一個客戶都不敢去拜訪,還自欺欺人的告訴自己其實有去。我問自己,到底在怕什麼?為什麼會怕成這樣?難道真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拒絕,讓我害怕、不想再面對了嗎?

後來念頭一轉。客戶會不會拒絕,不是我能掌握的,那我就不該再憂心或煩惱。我不能決定結果,那我能做什麼?我能做的是:努力做好自己分內的事。

於是,我給自己訂下一個標準:每天拜訪五個客戶。

拜訪的定義是:有談到保險、約到下一次。

只要做到,這一天就算達成了目標,即使被拒絕、即使沒有業績,這一天仍然值得肯定。因為我完成了一個行動,而不是增加了一個失敗。雖然從「暫時的結果」來看是一樣的,但意義不再一樣。

這是我給自己的第一個標準,不能說是讓我完全克服了被拒絕的恐懼,但至少,我敢去面對客戶,沒有繼續逃避下去。後來因為任務、角色的不同,而陸續有了第二個、第三個標準,我就靠著達成這一個個的標準,一步步的爬上了超出我原先預期的巔峰。


以「行動」而非「結果」為標準

業務跟考試一樣,都是很實際的數字評比。業務量最高的就是第一名,每天、每週、每月、每年都在排名,而且只會有一個第一名。

早期我也是以追求業績第一為目標,業績維持的還不錯,到後來開始發展組織,沒有百分之百的心力衝刺個人的業績,要維持第一就變得不容易。記得有一次頒獎典禮,照慣例是第一名可以上台說話,以往可以上台的我因為不是第一不能上台,對我而言簡直是晴天霹靂,那是頭一次失去了我所習以為常的舞台。

我自省,是我不夠努力嗎?不,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,就算再重來一次我也不會做得更好了,那麼,我為何要對這樣的結果傷心?我難道要因為得不到第一而否定自己的努力嗎?於是,我釐出了一個觀點:確認自己在能力範圍盡了全力,就是第一名。

後來,我把這個新的標準帶到團隊的經營上。

我不希望我的夥伴們認為業績要達到全國第一、或是要像某某某,才算優秀的菁英,這樣的標準只會成就極少數的人,而且那些少數人會活在要維持第一的焦慮中,其他的多數人則是處在達不到標準的挫折中,對大家都是一種不愉快的折磨。

當工作長期籠罩在不愉快的情緒下,連原本應有的成績都會大打折扣。所以,在我們的團隊中,設置了各式各樣的獎勵,全勤第一、件數第一、持續第一……,各式各樣的第一。各種特質都是值得肯定與鼓勵的,堅持、衝勁、穩定等等,不同的人可以產生不同的貢獻,只要有貢獻就是第一。


人人都可以創造價值

在做出這樣的改變後,我發現自己跟大家的表現反而更好了,而且整個團隊是士氣高昂、屢創佳績,每個人都是某個領域的第一名,每個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價值。

不以一個標準來界定成功,讓自己有可努力的標準,達到了就值得肯定。「肯定」會轉換成趨使自己繼續努力的動力,讓大家朝下一個或更高的目標前進,一步一步,從小成就累積成大成功。

我認為,每個人都有與身俱來的能力與價值。

根據統計,大部分的人一生只使用了潛能的十分之一,每個人其實都能達到比現在好十倍的成就,只要訂對了標準,激發出自己的動力,將那潛藏的能力釋放出來,先達到自我標準的價值,就會成為真正有價值的人。

OK0059.jp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tareast 的頭像
    stareast

    春光出版

    starea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