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從未想過的生活方式,就在眼前發生。

在你印象中,急診室醫師是什麼樣子呢?是影集《急診室的春天》裡每天忙碌卻擁有多姿多彩生活的帥氣醫師;是日劇《醫龍》裡遠赴非洲難民營,回國後卻無法適應的無奈醫師;還是在《白色巨塔》中那些在救人同時也爭權的醫師?

花編這次所接觸到的醫師很不一樣。乍看到許以霖醫師在國外義診的資料時,和大多數人的反應一樣,心想,我又不是醫師,為什麼要知道這麼多當地的情況?漸漸地,透過一次次的訪談,我發現許醫師很特別。

或許每一位想當醫師的人都曾立志救人,但許醫師的理想不僅僅是救送來急診室的人,而是想將公共衛生的概念紮根在地球的每一個角落。身處在富裕台灣的我們,從小就被教育掉在地上的東西不能撿來吃、不能隨地大小便、吃完東西要洗手……這些最最基本的教育,在非洲、在緬甸、在印度的人民卻不知道。透過許醫師帶領團隊一個鄉鎮、一個鄉鎮的宣導,讓當地人漸漸明瞭這些在我們看來最基礎的生活常識,也潛移默化了當地的生活。就像種子需要長時間的澆灌與施肥一樣,這些觀念,終究會有發芽的一天。即便許醫師知道這樣的付出得到的回報不是即時的,他卻願意在繁忙的急診室工作之外,撥空去那些我們永遠不會想去的地方,幫助那些我們根本認識不到的人。

許醫師在書中提到,去海地救災時,父親曾問他:「你當醫師一定要當成這樣嗎?」但危險其實不是他最在意的。曾經在訪談中間時,許醫師忽然要去災地,他跟我說:「這次我出隊後無論有沒有回來,書都一定要出喔!」我承諾了,也開始擔心起他的安危。工作夥伴都如此了,更何況是家人。

有次兒子也曾問他說:「爸爸,為什麼你的工作和別人不一樣,常常不在家?」他回答說:「因為爸爸不只是你一個人的,爸爸是大家的。」他的妻子自從他第一次去馬拉威後,就開始準備隨時stand by的「出隊小背包」,這些背後的支持,是許醫師繼續下去的動力。

從這本書中,我看到了不同於台灣優渥的另一種生活形式,也看到了一位有熱血的急診室醫師,更看到了成就這些事情的所有人事物。在您汲汲營營於忙碌的生活時、遇到阻礙感覺沮喪時,或許可以來看這本書,相信您可以和我一樣找到認真生活的勇氣與動力。

Fighting!

地球另一端眼淚--正書封.jpg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tarea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